近日,网络大V“六神磊磊”在其公众号上发文,恳请嘉兴市相关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图书馆。消息一出,就引发大众对金庸图书馆去留问题的关注。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4月23日,嘉兴市多个部门明确表示“不拆了”。“南湖发布”也发布公告表示:“金庸图书馆作为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载体,有其不可替代性”,“目前,具体保护利用方案正在优化论证之中”。
(相关资料图)
承载着金庸拳拳赤子之情的图书馆最终保留了下来,这样的结果当然让人感到欣慰。通过相关报道和大V们的科普,公众也不难意识到这座图书馆承载的多重文化价值。
比如,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以金庸命名的图书馆,图书馆建成后,金庸先生曾手书写下“感我桑梓,锡以嘉名,愿尽菲薄,助振斯文”这样的肺腑之言。又如,金庸曾有心在作品中多次植入“嘉兴元素”,创作出醉仙楼比武、法华寺练功等让无数读者熟知的“名场面”。再如,金庸图书馆馆舍设计别致,取江南民居之法,采用高低错落、前后错位之布局,该馆还入选《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一书,成为嘉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就此而言,放弃拆除金庸图书馆的动念,的确是保护当地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延续地方文脉的明智之举。
只是,在决定不拆之后,如何做好运营工作,让金庸图书馆重新焕发生机,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思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庸图书馆都处于一种相对沉寂的状态,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很多人直到上述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才知晓这座“宝藏图书馆”。这一方面与金庸图书馆相对严格的进入门槛有关。据《新京报》报道,当地文旅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金庸图书馆并不是面向社会公开的图书馆,在嘉兴社会面上的知名度、影响力相对有限。可想而知,若本地人都知之甚少,来此参观的外地游客就更少了。
再者,金庸图书馆所在的嘉兴学院早在2010年就已搬迁,金庸图书馆的藏书有了新家,师生们能在这里讲读、学习,在柳烟河畔思考交谈的机会也大幅减少。可见,即便没有这次的拆除危机,金庸图书馆也面临着少有人问津、逐步走向荒废的尴尬境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金庸图书馆的运营规划,使其重新“活”起来,与尽力保全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同等重要。这其中,意识到金庸武侠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是重要前提。在一些情况下,“金庸吸引力”的独特价值是被低估的。一些人会给金庸作品贴上“过时”“复古”“怀旧”的标签,甚至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读金庸了”。
但据笔者观察,很多年轻人不仅对金庸作品如数家珍,还会将其与自身的生命经验结合起来,体悟人生的道理。我所收听的一档播客节目,原本的定位是关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次偶然的机会,主播们策划了一期讲金庸的节目,而且做好了“遇冷”的准备。没想到,那期节目意外成了爆款,还被网友们频频“催更”。
在后续的“金庸武侠系列”里,她们讲述着杨过如何从孤独对抗全世界偏见的少年,最终一步步成长为大侠的故事;与看似不讨喜的周芷若产生共情,回顾自己曾不断自我怀疑、向外界寻求安全感的年少心境……在留言区,网友们也积极互动,分享着自己的阅读心得。
可见,社会上有一大批人对金庸的了解是深入的,见解是独特的。当地要做好对金庸图书馆的运营,就应尽量避免关门讨论,而应敞开大门,集思广益。如此一来,大到怎样让金庸图书馆融入地方发展、如何优化图书馆的内容呈现,小到可以打造哪些相关文创产品、举办哪些文化沙龙活动,都会有更多思路,行动起来自然也会更加周全。
期待这次金庸图书馆的去留危机,可以真正转变为激发图书馆活力的契机,让更多人有兴趣、有机会到这里展开一场文化之旅。
撰文/任冠青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