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近年来,一些地方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传统产业。有的片面地将传统产业与“落后”“陈旧”“衰败”等词汇捆绑在一起;有的则简单地认为传统产业就是要一退了事、一关了之。此次会议一语中的,对关于传统产业的种种错误认识纠了偏,也给正在爬坡过坎的传统产业加油打气、提神鼓劲。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介绍,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仍是中国制造的支柱,是要守好的家底。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强行脱钩、生产成本高企等挑战,如果对传统产业搞简单退出,必然带来产业空心化风险。铸造、家电、纺织、食品等众多传统产业还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坚持转型升级,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把镜头拉近到湖北,武汉裕大华百年坚守“一根纱”、仙桃在“一块布”上书写专精特新传奇、武钢装上5G“智慧大脑”……老产业焕发新生机、老树开出新枝芽的故事不断在荆楚大地上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是在实践中坚定做、务实干,纵使有这样那样的阵痛,唯有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才能走进新天地,开创新业绩。
制造业是湖北的优势,也是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制造强国高地”,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工程,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建筑、纺织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前不久,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定下目标,到2025年,湖北要力争实现制造业产值达到7万亿元。这意味着,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风起云涌。发展新兴产业是大势所趋,但不能盲目追“新”、喜“新”厌“旧”。要看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弱项,但不能把传统产业当成“包袱”“累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力催生增量,不忘做强存量,才能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让制造变智造。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