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总体偏高,为历史同期第七高,但季内气温起伏波动明显;全国降水量总体偏少,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少,空间差异大,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西南、华南、东北降水偏少。全国共有184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77站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有31站的日降水量突破春季历史极大值,福建邵武等3站突破历史极值。华南入汛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均偏早;春季,我国共发生10次暴雨过程,其中3次强暴雨过程;今年以来云南发生严重冬春连旱,对春播作物生长不利;春季共发生12次强对流天气,局地极端性强;有13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较2000-2022年同期偏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春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全国平均气温偏高,季内气温起伏波动明显。2023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11.5℃,较常年同期(10.9℃)偏高0.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七高(图1)。但季内气温起伏波动明显, 3月上旬、中旬和4月中旬气温异常偏高,偏高幅度超过1.5℃,其中3月上旬和4月中旬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4月下旬和5月上旬气温偏低1℃以上,其中4月下旬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5低。
春季,我国气温总体呈中东部偏高、西部偏低的分布特征,其中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华北东部、华东大部、华中东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偏高1~2℃(图2)。江苏和云南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辽宁、山东、上海和贵州为次高,黑龙江、北京、河北、安徽、浙江、江西和湖南为第三高。
季内,西南、华南等地共有184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的7.6%)的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云南巧家(44.4℃,5月31日)、元谋(43℃,5月31日)等77站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图3)。内蒙古、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华中等地共有135站的日降温幅度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内蒙古富河(16.5℃,4月11日)、陕西临潼(15.5℃,4月21日)等26站的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图4)。
全国降水量总体偏少,空间差异大,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1%,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少(图5)。华北大部、华东西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和青海中南部、西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2成至2倍;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以偏少为主,其中内蒙古东南部、吉林中部、四川西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部、甘肃西部、西藏西部和新疆西部等地偏少5~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图6)。云南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少,浙江为历史同期第3少;山西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
春季,全国共有118个国家气象站的日降水量突破当月历史极大值,其中31站的日降水量突破春季历史极大值,福建邵武(275.1毫米,5月6日)、江西宜黄(258.1毫米,5月6日)、贵州修文(228.3毫米,5月26日)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
春季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华南入汛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均偏早。2023年华南前汛期于3月26日首先在广东开始,较常年(4月9日)偏早14天。入汛以来(3月26日至5月31日),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311.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2.9%,为历史同期第8少。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3候(具体为5月14日)爆发,爆发日期较常年(5月4候)偏早1候。
10次暴雨过程影响我国,其中3次强暴雨过程。春季,我国共发生10次暴雨过程,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其中3月20-25日、4月1-5日和5月2-7日3次暴雨过程强度强,5月2-7日、5月20-22日、5月25-28日暴雨过程影响较大。5月2-7日,江淮大部、江汉西部和东部及江西大部、福建大部、湖南西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50~100毫米,局部超过100毫米;有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5月历史极值。江西抚州、吉安、宜春等局地特大暴雨,宜春丰城市丽村镇清丰河堤下江段河堤溃口,导致下游多个村庄被淹。5月20-22日,南方地区暴雨过程强度较强。22日5时至8时,桂林市秀峰甲山琴潭气象观测站三小时降水量达到300.1毫米,小时雨强达到160.6毫米,打破桂林市区小时雨强历史纪录。5月25-28日,西南地区至江淮、黄淮发生较强等级暴雨过程。由于持续降雨,黄淮等地小麦夏收、部分路段铁路运输受到影响。
云南遭受冬春连旱。3月上中旬,华东、华中南部、华南等地气温快速回升,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气象干旱露头并快速发展,3月16日中等及以上气象干旱影响面积达到最大,之后,受降水影响,3月底上述大部地区干旱得到缓解,仅云南、山东等地存在中等及以上气象干旱。4月,受温高少雨的影响,云南、四川西南部、贵州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5月9日,云南省中旱及以上和特旱面积均达最大,分别为35.4万平方公里和17.6万平方公里;13-16日,西南地区西部出现明显降水过程,云南西部、四川西部等地气象干旱得到缓和;下旬,西南大部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云南东部、四川西部和东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中西部等地气象干旱又有发展,存在中至重度气象干旱,部分地区有特旱(图7)。今年以来,云南发生严重冬春连旱,其中春季平均降水量为86.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平均气象干旱日数为64.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
12次强对流天气影响我国,局地极端性强。春季,我国共发生12次强对流天气;其中3月1次,4月6次,5月5次。4月15日,山东、江苏等地出现强飑线大风,江苏北部东部多地瞬时最大风力达12~13级(最大41.9米/秒),山东德州、临沂先后出现两个龙卷风,打破本省龙卷风出现的最早记录。5月12日午后,京津冀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雷暴大风过程,河北东北部和中东部风力最强,局地可达12级,保定局地发生冰雹天气。16日,吉林中东部、辽宁中西部、河北西部和东北部等地出现区域性雷暴大风;河北东北部、辽宁西北部、吉林东部等地风力最强,局地11~12级,对粮食夏收产生不利影响。5月20-23日,大范围强对流过程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广西、广东等地强降水强度超过100毫米/小时,部分城市出现内涝。
13次沙尘过程影响我国, 较2000-2022年同期偏多。春季,共有13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较2000-2022年同期偏多2.5次,较近十年(2013-2022年)同期偏多4.5次。其中,4月9-13日、27-29日和5月19-22日为沙尘暴级别,3月19-24日和4月18-21日为强沙尘暴级别,对空气质量、交通运输及人体健康均造成较大影响。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对今夏气候预测趋势进行了滚动会商,形成意见如下:
预计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国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黑龙江东部、浙江南部、福建、江西南部、广东、广西东部、海南、云南中西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长江中游降水偏少2~5成。西南地区东部及华中中部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西南地区南部等地山洪地质灾害偏重;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夏季在西北太平洋、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接近常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接近常年,热带气旋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我国华南和华东沿海。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