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蚌 记录蚌埠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和经验探索-每日看点
来源:中新网安徽      时间:2023-06-07 17:51:37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5日电(吴媛媛)6月2日至3日,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蚌埠,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日报等中央和省直媒体的近50名记者对蚌埠市进行深入调研采访,报道蚌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探索。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日下午,采访团第一站来到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触摸屏、电子纸、穿戴VR……展厅内,一件件潮流电子产品引起了记者们的极大兴趣,大家频频举起话筒、拿起设备采访,有人还现场体验起来。


(资料图)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帝晶光电坚持以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原有显示领域内不断图片,持续推进新领域产品应用和技术提升,以差异化和创新性扩大客户群,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一直是蚌埠最本质的基因、最显著的优势。蚌埠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着力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把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优向好。

走进蚌埠创新馆,记者们通过模型、艺术装置、数字沙盘以及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深入了解蚌埠的创新历程、创新产业成果、创新动力与创新未来,一项项出自蚌埠的创新成果令大家惊叹。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了珠城从一个老工业城市蝶变为新兴产业高地的过程,在创新馆看到了最新的创新产品和科研成果。”中国青年报安徽站记者王海涵说,自己切实感受到了蚌埠对创新的重视,同时也了解了蚌埠如何大力创优营商环境、开展双招双引工作,以及对创新创业的支持。

“靓淮河”打造最美淮河岸

南北分界线,最靓淮河岸。6月3日上午,采访团成员来到“靓淮河”工程现场,沿着工程建设路线一路观览,被“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美景深深吸引,不时举起手中的设备拍摄。

从“治淮”到“靓淮”,随着“靓淮河”工程的持续推进,蚌埠与淮河相伴而生的故事又续写了新篇章。工程按照“一川清、两岸靓、三脉通、四态合”的总体规划和“一河、两岸、四区、五线、十九景”的具体布局,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体系,打造“河湖亲清两岸绿”美丽生态样板。

行走在蜿蜒延伸的健身步道,记者们认真听取介绍,详细了解龙子湖枢纽工程、龙子河口湿地公园等重要节点工程建设情况,记录下工程最新进展,感受“一水激活经济多业态、一水提升城市多功能”的治理效果。

新华社记者贾雨田说:“‘靓淮河’工程让我们看到了生态保护的蚌埠实践,今天的采访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场见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打造千亿级传感器产业集群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称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园区紧扣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抢抓国际国内产业链重构窗口机遇,围绕MEMS晶圆制造能力构筑核心优势、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传感器产业集群,形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蚌埠)传感谷。

3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中国(蚌埠)传感谷综合展厅,参观了“世纪变局”“时代大势”“城市机遇”等展区,感受传感器产业“芯”之美丽,了解蚌埠传感器产业定位、发展远景和推进情况。随后,记者们来到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现场采访,走进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情况。

“蚌埠创新平台优势突出、人才储备丰富、营商环境优越,蚌埠传感器产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光明日报记者丁一鸣说,“我们会继续关注中国(蚌埠)传感谷的发展,推出更多报道。”

在为期一天半的集中采访中,记者们通过各媒体“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短视频、Vlog等形式边采边发,反映蚌埠发展变化和建设成就,同时也为蚌埠高质量发展点赞,祝愿珠城越来越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