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人种出88元一只的桃子,无锡阳山的农户都来看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7-29 07:19:23

如果问,夏天吃哪里的桃子?上海人大概会脱口而出:阳山水蜜桃。出生于知名桃产区,自20世纪以来,水灵出众的它,就已获得诸多食客的拥趸。


(资料图片)

上海本地也有好桃,甚至认真追溯的话,目前世界95%以上的水蜜桃栽种品种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上海水蜜”。而产业的发展,优质品种只是第一步,一整套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才是品牌胜出的关键。

“上海桃产业发展晚了十年。”如今,很多新农人正试图缩小这一差距,黄伟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是一名“农业小白”,卖掉日本的大房子,来到青浦包地建了果园,取名“哈玛匠”。从几十枝树苗扩大到60亩果园,1只桃子卖到88元,上市季甚至一桃难求。

他说,自己想做的只有一件事:在上海,种出“全世界最好吃的桃”。

投入千万改良土壤

黄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回到上海种桃子。

他曾经从事化妆品贸易行业,常年奔波于中日之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当地的“桃仙人”——日本山梨县果农有贺浩一。

黄伟这才知道,原来日本的第一个桃子就是从上海带去的。“国内是桃子的‘老祖宗’,与日本的产业差距却反向拉大。产量虽高,但品质有所欠缺。”

有贺浩一幼时在中国生活,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希望中国的桃子越种越好。“老先生也常说,自己快八十岁了,想为社会留下点东西。”这让黄伟很受触动,在对方的支持下,立下一个目标:在上海,种出“全世界最好吃的桃”。

“好的土壤,才能种出好桃。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以追求产量为先,从土地获取了大量的资源,却忽视了对它的爱护。”黄伟还记得建园清理时,光是小推车运走的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就有1000多车。也是从那时起,果园就立下了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不论是谁,乱扔垃圾一律罚款。

对待土壤,其实就像对待人一样,首先要弄清楚它的真实需求。黄伟发现,苏浙沪土地缺的不是肥力,而是有机质含量。这就导致土壤黏性大,下雨天容易泥泞,太阳一晒又很硬实,不适宜植物根系呼吸。

“我刚来的时候,果园的有机质含量仅有0.1%。”而在日本顶级桃子产区,经过三代人改良,有机质含量可以达到6%-7%。假如一个小姑娘拿着树枝往土里插,可以深入四五十厘米。

仅是改良土壤这一项,黄伟就已投入了上千万元。果园坚持不使用化肥,代之以从内蒙古运来的羊粪肥。同时,从市场上采购豆饼、花生饼以及豆腐渣等原料,为桃树补充植物蛋白,充分散发出果香。

而与很多农户闻草色变不同,记者看到,哈玛匠果园里,即将成熟的桃子挂满枝头,树下处处可见绿油油的草地。“传统观念认为,草会和桃树争营养,看到别人用除草剂就跟着用。”黄伟说起日本农协曾经的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将树下生草以及清草两种环境下成熟的桃子进行对比,发现前者比后者甜了1.98度。

“土壤里肥料多,树木有时不太容易直接吸收。生草吸收消化再经机器收割打碎还田后,反而作为有机质,为果树补充营养。而且,随着生草根系延伸,蚯蚓等生物逐渐变多,土壤透气性将进一步增强。”根据测算,仅生草带来的有机质,每亩地就能达到800到1200公斤。在这样的种植模式下,哈玛匠果园里土壤有机质含量已提高至3%。

提高桃树商品性

农业,本身是个回报较慢的行业,果树种植尤其如此。不仅要经历前期养树无产出的阶段,还可能面临商品果率不如人意等问题。

在黄伟的果园里,从套袋开始算起,桃树商品果率可达到70%。而一般的农户,能实现四五成已是不错。

“树型的选择很重要。”北方的桃树通常以主干型为主,放到南方,则不是很适用。一旦刮风下雨导致上部桃子掉落,波及范围就会比较大。黄伟选用的两主枝自然开心型桃树,则有效规避了这一问题。

难以有效控旺也是落果严重的原因。一般来说,桃子快成熟时,枝条就会停止生长,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直接供给桃子,此时上色和品质最佳。

然而,很多地方种桃,早期拼命施肥,到了快成熟的时候立即控旺。“植物就像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这样大起大落,最后很难有效控制枝条生长。”

不仅商品果率高,黄伟还缓解了困扰农户多年的流胶病,拉长果树的商业寿命。

这是细菌入侵树体后引起的病害,苏浙沪地下水位高及雨水多,导致该病易多发。“一般来说,桃树第三年才有产量,流胶病严重的话,树木成熟四五年就会枯死,对于农户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而在日本,桃树生长稳定期从第六年开始,经济寿命可达15年,也就是说,可以活到21岁。

在日本冈山地区,一到梅雨季节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流胶病。他们的做法是,找到适应梅雨季节的砧木去嫁接,增强桃树的抵抗力。

黄伟从专业人士处得知,国内果树嫁接大多还是选择毛桃。这是四百年前从南美引进的品种,抗旱能力好,但抗雨水能力弱,因此难抵抗流胶病,他的一组对照试验也验证了这一点。

找到症结,就可对症下药。当前,哈玛匠果园的桃树寿命预计可达到16年。“我们也正向浦东等地区免费提供适合嫁接的砧木,帮助缓解这一病害。”

从原先的颇有争议,到如今靠数据和品质说话,哈玛匠正吸引更多注意,包括无锡阳山在内的同行都前来参观学习。去年,果园接待全国的来访者达5000多人。

农业品牌的标准化难题

从亩产值来看,哈玛匠每亩地可以挣18万元。很多人问黄伟:你种100亩,不就可以挣1800万元?

“农业靠天吃饭,每年气候情况不同,且管理难度也会随着面积增加而增加。它的收益,不能套用工业的简单算式。”黄伟说,工业产品层出不穷,而农业却很难品牌化的深层原因,就在标准化。

它涉及育种、建园、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日本拿到桃子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杂交出新的品种,拉长上市周期,解决一起上市容易一起烂掉的问题。”

哈玛匠桃园面积不算大,但品种多达70余种。相比上海一般桃子7月底至8月中旬的上市时间,这里桃子的成熟期从5月20日起,可持续至9月20日,且每个月都有2—3个特优品种成熟,大大延长了桃子的品尝期。不仅如此,他还与市农科院合作,开展两个新品种的选育,看是否能培育出更适合上海的桃子。

“上海桃产业晚了十年,要追赶就必须从现代农业、精品农业入手。”黄伟认为精品桃园规模应当控制在200亩以内,且需要引入农产品分级制度。

在他的果园里,工人把成熟收获的桃子用无损测糖仪进行筛选,分成四个等级,t(特)级、a级、b级和c级。价格依次递减,品质最好的可以卖到88元一只。

在上海,也有区域政府牵头购入农产品分级的机器。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仅是基础,要想提高农户分级的积极性,需要有专业的力量介入,对接产销渠道,让农户们放心生产。

在日本,这一角色由农协扮演,农户按照其制定的标准生产,农协工作人员现场摘桃称重,就地分拣包装。产品市场拍卖后,农协拿10%的利润,剩下的分给农民,双方都获利,也就有动力。

而在中国,龙头企业可以成为这样的专业力量。浙江奉化即是如此,由政府补贴龙头企业,企业做好品控,借助自身成熟的渠道对接市场,让农户专心种植。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也采用类似模式,建立起核心种植基地,依托于核心合作社,实现品牌的统一打造。

如今,哈玛匠果园在原有60亩基础上,又新扩了94亩。黄伟和员工们正忙着对新桃园进行土壤改良,谋划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把上海桃子的品牌打响,卖到长三角、卖到全国。

标签: